1.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3.新能源汽车充电故障有哪些

4.有关汽车的论文,急!急!急

新能源汽车对策_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欧蓝德3.0加速抢方向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 轮胎问题:轮胎磨损不均或气压不足可能导致车辆加速时抢方向。这时需要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和气压是否正常,并及时调整或更换轮胎。

2. 刹车系统问题:刹车系统故障或制动力分配不均可能导致车辆加速时抢方向。这时需要检查刹车系统的情况,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和制动液等部分,如果有异常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 转向系统问题:转向系统故障或转向器松动也会导致车辆加速时抢方向。这时需要检查转向系统的情况,包括转向器和转向助力泵等部分,如果有异常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 悬挂系统问题:悬挂系统故障或悬挂弹簧松动也会导致车辆加速时抢方向。这时需要检查悬挂系统的情况,包括减震器、悬挂弹簧和悬挂支架等部分,如果有异常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如果车辆加速时抢方向,会影响行车安全,建议您尽快进行检查和维修。如果您没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建议您寻求专业的汽车维修技师或者经销商的帮助,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超级混动,这个近两年才冒出的新词汇,逐渐成为 汽车 技术的颠覆者。通俗理解,超级混动就是混合动力的一种形式,但为什么能称之为颠覆,因为超级混动与我们心里留下烙印的混动大不相同。

四种工况模式,以电为主,油为辅,彻底打破了之前无论是增程式 汽车 、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之间的芥蒂,实现”三合一“的效果,满足目前 汽车 工业领域中所有混动 汽车 的动力技术特点,使任何驾驶工况都能达到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完美平衡。

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强在哪里?

探究目前主流的混动技术,基本都是以油为主,电为辅。混动的初衷就在于优化燃油经济性,达到更好的燃油使用效率。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用户对 汽车 实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同时 汽车 还要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的未来发展战略,市场对整车性能与排放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包括多种传统混动技术虽能改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型的平衡,但无法达到性能上质的提升。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的诞生在目前能完美解决上述问题。自2008年开始,经历了三代DM技术更迭,比亚迪于今年年初推出DM-i技术,旨在重新定义油电混动 汽车 ,加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型转变的进程。据比亚迪方方面介绍,经历了三代DM技术升级后,第四代DM技术并未起名叫DM-4,而是叫DM-i,这是因为比亚迪认为超级混动已经达到了混动技术天花板水准,从混动逻辑、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上达到最完美的平衡,是目前过渡燃油车与纯电动车型的最优技术解决方案。

与其他混动技术完全不同的是,超级混动以大功率电机+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供能为辅。在动力单元方面,比亚迪专门为DM-i技术打造混动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以及混动专用刀片电池,量身打造最适合混动产品使用的动力系统。这样全新的动力思路使得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能够令整车在不损失动力性能的情况下实现超高效率和超低油耗。

电量充足时,DM-i超级混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DM-i超级混动就是一台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车:市区行驶,有99%的工况下是用电机进行驱动,驾乘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有81%的工况下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完全零油耗;高速行驶,以并联直驱为主,发动机在高效区间驱动,简化了能量传递环节,实现超高效率和超低油耗。

在NEDC和WLTC工况下,DM-i超级混动电机驱动占别高达88%和82%,真正做到了以电为主。

以电为主,成就了DM-i超级混动的超低油耗,DM-i超级混动紧凑型轿车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可低至3.8L/百公里(NEDC工况);同时,还带来“可油更可电”的使用体验,DM-i超级混动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20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NEDC工况)。

DM-i超级混动车型还同时提供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种补电方式,充电便利性与纯电动车无异,为用户更主动地使用纯电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的产品,由市场来验证

今年1月11日,比亚迪正式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并在三月份上市的秦 PLUS、唐以及宋 PLUS上正式搭载,截至目前,三款车型的DM-i配置版本订单量已经达到15万辆,受限于产能,目前比亚迪旗下DM-i车型共交付近4万辆,即便是这样,DM-i车型的订单依旧持续火爆。针对供不应求的状况,比亚迪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全方位提产、备产DM-i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反映出的行驶给予了比亚迪非常大的信心。截至今年5月,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已完成100万辆的市场销售量,他们有信心在明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个一百万量。就目前新能源 汽车 发展形式而言,超级混动作为目前混动技术的天花板,其更强大的性能整合能力是目前最好的燃油车替代者,相比于纯电,超级混动仍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将整车实用性达到质的提升。只是单单作为一款普通的混动升级技术,比亚迪并没有如此底气能大幅提升自身销量,甚至以此来取代燃油车型。但对比来看,虽然混动车只是作为阶段性的过渡产品,但其相对燃油车以及纯电动车的先天优势令其能在短期内达到技术发展巅峰,也更容易被市场所认可。

近几年来,世界各大车企相继布局混动车型,从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车销量来看,混动车型确实能够带来不错的市场份额。相比于相对容易的油混和插混来说,比亚迪选择了一条最难实现的混动技术路线,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为其带来的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从成本到供应链,再到产品定位、用户反响,比亚迪DM-i证明了其“独树一帜”的成功,造用户需要的车,造实用为主的车,才更符合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

结语: “快、省、静、顺、绿”,五个字概括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的所有特点,也是比亚迪针对现阶段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做了全方位的总结。经过十余年的进化,从2008年第一辆比亚迪F3DM车型问世,到今年发布最新DM-i超级混动,比亚迪DM技术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和专利,DM车型的累计销量已超过了42万辆,占中国市场插电混动车型总销量的44%。而随着DM-i车型良好口碑的持续发酵,它势必会成为更多消费者的购车选择,真正实现与合资车分庭抗礼的局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如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汽车,2009,(5):7—10

 [2]杨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基于产业政策理论[J],特区经济,2012,(2):302—304

 [3]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6):14—18

 [4]霍风利,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3—27

 [5]田萍,新能源汽车是新的经济增长点[J],与人居环境,2009,(9):74—76

 [6]方海洲,胡研,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分析[J],汽车科技,2009,(3):7—10

 [7]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全球氢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R],2004

 [8]德勤全球制造组,电动车现状与消费者期望之比较[J],全球视角,2011,(1)

 [9]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析[J],企业经济,2011,(2):107—109

 [10]李东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挑战及对策[J],广东经济,2011,(2)

 [1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280—317

 [12]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

 [13]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杨海霞,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落定,中国投资[J],2012,(11)

 [15]张海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刘浩华,程杨,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风险关键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

 [17]章荣武,“钻石模型”及其应用:中国船舶工业产业竞争优势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2006

 [18]赵亮,BYD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9]张坤,安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0]赵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1]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3

 [22]王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温岳中,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4]方玲,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文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6]陈柳钦,美日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0,(10):22—25

 [27]孙浩然,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8]金永花,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策略对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2,(3):105—112

 [29]高飞,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0]韩怀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

新能源汽车充电故障有哪些

碳氧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行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

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高安。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 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

发校中你但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

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普遍把发展节能环

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干五”以来,国家取了一系列对策, 包括院2007年6月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购实施的意见》等, 并两次调整了汽车消费税。同时,在2008一2000年中国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除了在产业振兴规划中扶持新能源汽车外,中国更是通过提高国内成品油价的方法“逼迫”汽车业走上“节能、环保”的道路。2011年9月7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签署“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并在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主要是将纳人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这些措施鲜明地表达了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对汽车产品“抑大扬小”的态度。2012年7 月9日,院正式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年)》,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有关汽车的论文,急!急!急

根据故障状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故障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物理连接完成,充电已经开始,但无法充电;第二类:充电中途停止充电。

状态1:物理连接完成,已开始充电,但无法充电。可能的原因及对策:

1.当动力电池充满电后,充电会自动停止。

2.如果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20℃或高于65℃,请在充电前加热或冷却动力电池。将车辆置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待温度正常后再充电。

3.检查充电电源是否正常。请使用专用充电电源:220V50Hz,10A标准单相两极接地插座充电。

4.交流充电连接设备连接不正确。确认交流充电设备的开关已经弹起。注意七芯到七芯电缆充电设备的不同插头长度和连接位置。

5.如果车辆或交流充电连接装置故障判定组合仪表上有电源系统故障灯,或有充电系统故障提示,此时停止充电,及时联系授权汽车维修店。

6.充电桩或车辆显示故障确定组合仪表上有电力系统故障灯,或有充电系统故障提示,或充电桩有故障。此时应停止充电,及时联系汽车授权服务店。

故障二充电中途停止充电可能原因的对策:

1.断电恢复供电后,充电会自动重启。

2.充电电缆连接不良。确认充电连接装置电缆没有错误连接。

3.当按下充电连接器开关时,充电将停止,需要重新连接充电连接器才能开始充电。

4.动力电池超温组合仪表显示动力电池超温报警指示灯亮起,充电自动停止,待电池冷却后再充电。

5.如果车辆或充电桩出现故障,确认充电桩或车辆有故障提示,及时联系汽车授权维修店。

最后要提醒广大新能源车主:为了让动力电池处于最佳状态,请使用充电设备定期给动力电池充满电(建议每200公里做一次,最多不超过1000公里);长时间存放未使用的车辆时,请务必先充电至100%,再放电至25%-40%。如果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必须对电池进行充电,否则可能导致电池过放电,降低其性能。

百万购车补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0-04-29 03:35]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

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有自主产权的不多;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中还面临动力蓄电池、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零部件上的技术挑战。

二是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新能源汽车虽然清洁,但面临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配套设施建设缓慢,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应用中面临着充电、加氢困难的问题。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分析

(一)“钻石模型”简介

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会和。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钻石”模型为我们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二)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天然、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要素通常是人力创造出来的,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技术、科研机构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对先进技术和人力的依赖性很强。同时,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良好的需求条件能够迅速促进产业规模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强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任何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因此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支持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面对国家同时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局面,国内企业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缺乏清晰的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波特指出,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激烈有效的竞争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部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上。

5、机会。波特指出,机会可以打破原来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落后国家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他认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机会。

6、。波特认为,对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刺激“钻石”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来影响该国的产业竞争力。

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本文给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投资为主,多方共同参与。应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无法承担的项目,如公用充电站、能源补充站、维修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参与兴建一批加气站来服务燃气车辆,电网公司可以在自己的低压电网上建立公用充电站系统。

(二)积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给予财税支持,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另外,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培育崇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国内科技和资金,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相关权益。在支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四)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阶段性战略重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战略重点,取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拥有的、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及经营策略。

(五)推动产业重组、发展产业集群

为把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建议国家推动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与兼并活动,通过资本市场对现有企业实现整合与重组。积极探索中资主导型、外资主导型、中资控股型、外资控股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中外企业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创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重组审查制度。